Friday, April 10, 2020

Faces of Eve


網誌:N面夏娃

在洛杉磯一博物館看到這幅畫,尺寸大約1米多x1米多,物料是帆布,油彩及magna (即早期的塑膠彩)
[Photo taken at The Broad, California, USA.]


第一個印象會是:粗線、只得兩三種顏色、豆點製版 (benday)。就像一幀19501960年代美國漫畫。不過,一般漫畫只得半手掌大。這幅畫實在超大碼。

再看,上方有一對白方塊,寫著:I …. I’M SORRY! ( …. 我對不起你)。這也就是畫作的標題。是藝術家利希滕斯坦 (Roy Fox Lichtenstein, 1923-97)作品,完成於1966年。

利希滕斯坦成名於美國普普藝術 (pop art)60年代,令人會聯想到安地華荷等人。他著名作品是1963年創作,取材自早一年漫畫家Irv Novick (1916-2004) 美國戰士(All-American Men of War) 連載。作品聚焦一架戰機,正向敵機發射火箭,生以紅黃二色繪製的巨響,加上”Whaam!” 的字塊 (Whaam! 便是作品的標題)  

利希滕斯坦不是許多人的心頭好。評論家一直對他的批評不少,可算是不於耳。其中最辛辣的,莫過於:「利希滕斯對漫畫的作為,就如安地華荷如何泡製(金寶)罐頭湯。」

又有人玄之又玄揶揄:「我們有高等藝術,有低等藝術。另外,還有高等藝術可與低等藝術聯乘,將後者引入參詳,並剽略及提升之,成為另類東西。」

返回 ’I’m Sorry’,主角是一時代女性,旁邊有另一人的手,背後有一棵樹。那手作勢採摘樹上(隱形的)果子。於是我們推測女主角是夏娃,現代的夏娃。這卻人疑竇。

她是否如聖經上吃了禁果,因而道歉?她對不起,卻又猶豫,話吞吐。那麼她是否真誠道歉?她是否為傷了男人的心道歉?為何場景是現代?她是否為現今世代的作孽道歉?總之,畫面上她的儀容只是單單幾筆,但她的話背後卻隱含不同程度的複雜。

就是這樣,藝術家利用了偽裝、轉移視線手法,令觀者困惑,搔不著頭。

儘管不少人覺得利希滕斯膚淺,’I’m Sorry’ 或可令一些人改觀。這作品示,對我來會是兩個字: 曖昧。就是讓觀者自行演繹,於是不同人有不同的演繹,於是眾紛紜,各自修行。即是說,’I’m Sorry’ 深具現代藝術的精髓。就如聽德布西的音樂,可以不斷感受到早半世紀蕭邦的影子。蕭邦音樂一般可以是喜怒哀樂,主題相當明顯吧。相較下德布西又與之不同,像走進幽谷,別創蹊徑。這種二元,就如跳舞,腿只有一雙,01卻可變化萬千,引人入勝。



10-4-2020

作者保留版權

參考:Wikipedia.


[] 三月一篇網誌有算術第二則:

      某國度,重男輕女。每家庭如誕下男嬰,立即停止再生育。若誕女嬰,則繼續生育。如仍是女嬰,則繼續下去,直至得男為止。故此一半家庭有一男,1/4家庭有一男一女,1/8家庭有一男二女,以此類推。

設生男生女機率相同,即50%。問男嬰總數百分比若干?」
答案:表面上看有許多男嬰。然而,如果我們聚焦每一胎,不理會胎兒來自那些家庭,那麼始終男女機率相同,即各佔50%